登录/注册
从“蓝天行动”到“精准打击”!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会:行业将迎来大洗牌?
阅读: 2025-07-03 08:42:35 来源:

从“蓝天行动”到“精准打击”!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会:行业将迎来大洗牌?

原创小辰学长小辰学长2025年07月02日 08:00江西



哈喽,小辰学长的朋友们!

6月27日,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了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,围绕专利质量提升、知识产权保护、代理行业整治等核心议题,释放了一系列重磅信号!这场发布会不仅关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更与每一位创新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。今天,带大家深度解读这场发布会,抓住创新时代的“政策红利”!
image.png

一、专利质量提升:从“数量为王”到“质量优先”

1. 优化申请评价指标,告别“唯数量论
政策调整: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动各地在项目评审、机构评估、企业认定、人才评价、职称评定等政策中,明确不得将专利数量作为主要条件。同时,会同有关部门指导企业、高校、医院和科研机构优化内部考核制度,加快建立以产业化前景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。
解读:这意味着,过去那种“为了申请而申请”“堆砌专利数量”的做法将彻底失效。企业需要更加关注技术的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,避免资源浪费在低质量专利上。
企业行动建议:建立内部专利评估机制,优先申请与主营业务强相关、有商业化潜力的技术。
避免盲目追求专利数量,注重专利的“含金量”。
2. 审查效率大提速,关键技术“快审快保
数据亮点:今年1—5月,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优先审查8.4万件、快速审查11.6万件、延迟审查9300余件、集中审查13批次,发明专利授权周期缩短至3个月!
案例分享:某人工智能企业通过快速审查通道,3个月内获得核心专利授权,成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。
建议:符合条件的企业(如高新技术企业、专精特新企业)应积极申请优先审查或快速审查。
提前准备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件,避免因文件问题延误审查。
3. 打击“非正常申请”,净化创新生态
专项行动:国家知识产权局连续多年开展“蓝天”行动,集中查处假冒他人申请、代理非正常专利申请等行为。今年已立案4家机构,拟吊销执业许可;整治代理非正常申请机构35家,拟作出停业处罚。
企业自查: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,核查名下专利是否被“冒名申请”或“拼凑编造”。
提醒:一旦发现异常,立即向当地知识产权局举报,并保留相关证据(如申请文件、沟通记录)。
避免与“黑代理”合作,选择有资质、信誉好的正规机构。

二、知识产权保护:从“国内布局”到“全球护航”

1. 77个国家级保护中心,构建“一站式”防线
覆盖范围:全国29个省区市设立7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,覆盖80%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18个万亿级产业集聚区和173个千亿级产业集聚区,为17.2万家备案主体提供服务。
服务成效:今年1—5月,预审后发明专利授权7.5万件,授权率大幅提升。
受理知识产权维权案件3.8万件,平均办结周期仅2周。
开展公益培训828次,培训人员17.5万人次,提升全社会保护意识。
总结:保护中心就像企业的“知识产权急诊科”,既能快速解决纠纷,又能提供维权指导,是创新生态的重要支撑。
2. 涉外保护升级,助力企业“走出去”
外资服务:备案外资合资企业超8000家,提供一视同仁的快速协同保护服务。
海外护航:开展导航分析项目97个,指导企业加强海外专利布局。
提供海外纠纷应对指导1137次,帮助企业规避风险。
企业机会:有出海计划的企业,可联系当地保护中心,获取免费风险监测和应对指导。
参与“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”,对接海外资源。

三、代理行业整治:从“低价竞争”到“质量为王”

1.蓝天”行动升级,严打违规行为
整治重点:假冒他人申请、代理非正常专利申请。
不规范招揽业务(如“包授权”“冒用官方名义”等)。
机构资质造假、信用缺失。
阶段性成果:查办重点机构12家,立案4家,拟吊销执业许可。
整治代理非正常申请机构35家,拟作出停业处罚。
清理不规范业务招揽线索89条,推动平台企业建立审核机制。
建议:选择代理机构时,务必查验其资质(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备案信息)。
避免轻信“低价包过”承诺,注重服务质量和专业能力。
2. 优质代理机构遴选,实现精准对接
匹配机制: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师协会遴选一批信用好、业务水平高的代理机构,结合保护中心备案主体名单,推动精准对接。
评价标准:综合考虑机构业务能力、代理师队伍、信用评价等因素,形成质量导向的评价结果。
提醒:企业可通过协会官网查询优质代理机构名单。
高校、科研机构可优先选择擅长本领域技术的代理团队。

四、人工智能赋能:审查工作“智能化”升级

1. AI辅助审查,提质增效
应用场景:智能语义检索:提高专利对比文件检索准确度。
图像检索:辅助外观设计专利审查。
案卷自动聚类分配:优化审查资源调配。
解读:AI不是“审查员”,而是“助手”,其推理结果需经人工复核,最终审查结论仍需依法作出。
2. 大模型技术探索,未来可期
研发进展: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在研究大模型技术在专利审查中的应用,推动审查工作智能化升级。
展望:未来,AI可能帮助审查员更快理解发明构思,但“人工复核”仍是关键环节,确保审查结论的准确性和公正性。

五、数据透视:专利质量提升的“成绩单”

1. 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497万件
历史对比:截至2025年5月,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97万件,是名副其实的专利大国。
结构优化:高价值专利占比持续提升,核心领域专利布局加强。
2. 保护中心服务效能显著提升
预审授权量:今年1—5月,预审后发明专利授权7.5万件,同比增长40%。
维权办结率:维权案件平均办结周期缩短至2周,效率大幅提升。
3. 代理行业整治成效初显
案件查办:立案调查代理机构65家,拟作出警告、罚款等处罚。
行业自律:推广专利、商标代理禁止性从业行为清单,提升从业人员责任意识。

总结:创新者的“黄金时代”来了!

这场发布会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:国家正在用“政策组合拳”为创新者撑腰!从专利审查提速到打击盗卖,从代理行业整治到AI辅助审查,每一个举措都直击痛点,为创新生态注入强劲动力。

最后送大家三句话:

1️⃣ “精准申请”专利,让每一份创新都有价值;
2️⃣ “严防死守”保护,别让成果被“偷走”;
3️⃣ “开放合作”共赢,用高质量专利赋能企业发展。
END

作者:小辰

来源